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官(完本)

0
  第八十一章 红粉阵仗

  定了决心,方应物又看了一遍请帖,其实这不是请帖,是战书。又看了看三个人名,脑海中冒出一些自己还记得的资料

  祝允明,十八岁,另一个更出名的名号叫做祝枝山,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当然现在另外三个还没成型。他官宦人家出身,祖父官至参政,外祖父是英宗朝天顺年间的首辅徐有贞。

  据说祝才子从小就是神童,五岁能书法,九岁能作诗,十来岁就能写文章,如今年纪还不到二十,但已经以狂草闻名苏州,诗文有奇气。

  众人一致认定他将来注定要成为状元吴宽、探花王鏊之后的后续者,只可惜历史上他一辈子也没中进士。

  杨循吉,二十二岁,家境富裕,舅舅官至三品参政,自幼好读书,涉猎甚广,但性格极其怪异狂狷,喜欢以学问刁难人。

  去年便乡试中举,眼下估计刚从京师参加会试败北回来。六年后会中进士,但以他的个性,在官场注定是一个扑街,中不中进士都无所谓。

  都穆,二十岁,好藏书,好金石,自幼和前边两位一样,也有神童之称。但他最出名的不是什么个人成就,而是在二十年后科举中,出卖了唐伯虎,使得唐伯虎被削去功名,终身无望仕途,成为放浪形骸的风流才子。

  虽然很多人为都穆辩解,但唐伯虎与他绝交是事实。仕途生涯中,都穆虽然成就平平。但好歹官至少卿,比前两个倒是强得多。

  当前唐寅和文徵明正在念三字经千字文。徐祯卿还在娘胎里,祝允明、杨循吉、都穆三个人无论今后发展轨迹如何。但在眼下苏州年轻一代士子中,是最出色的人选了,说是全明星阵容当之无愧。至于上一代则只有一个天皇巨星,那就是险些连中三元的王鏊。

  而且以吴中文人喜欢交游和互相吹捧的习气,方应物可以肯定,祝允明等三人八成与王铨也是好友,当然要帮朋友来出气了。

  方应物正遐想间,王六小姐又来看望未来继子了,询问道:“听说有些人要为难你?可以等我父亲回来后。帮你调停了。”

  方应物断然拒绝,“不必了!我方应物不轻易求于人,未必就怕了他们!”

  看着锐气勃发的方应物,六小姐忽然有点头晕,不知不觉拿他与方清之比较了一下。不过确实如同自家父亲所言,这两人骨子里都有种自强自尊。

  而后她强行按下这股奇怪的比较心思,疑惑道:“我怎么觉得你这是故意为之?”

  方应物连忙否认,“你多虑了,我受商相公大恩。岂能坐视他被别人任意污蔑而置之不理?”

  正说话间,忽然又有人送了帖子进来。这帖子是粉红色的,王六小姐心头一动,抢在方应物前面将帖子接了过来。看完后信手收了起来。

  方应物很纳闷,这明明应该是自己的帖子,便伸出手索要。但六小姐却拒绝道:“你不用看了。”

  通信自由被侵犯的方应物十分不满,抱怨道:“莫非我真成了贵府囚犯?”王六小姐没好气的将帖子从袖中抽出来。又还给了方应物。

  接过手,方应物细看原来是一张粉红纸笺折成的帖子。还带着淡淡的香气。打开阅览,上面写道:“闻君高才,落花一首感念于心,由花思己,仿佛肝肠寸断,奴沈玉心斗胆愿约佳期,与君一晤,还望不吝赐面。”

  这是约炮情书?方应物微微愣住,自己只写了个还算出色的落花诗,立刻就有女人主动送上门?这年头的苏州才子也太幸福了罢,不愧是经济文化最先进的地方啊,风气就是开放。

  王六小姐轻轻骂道:“苏州这地方,什么都好,就是不要脸皮的狂蜂浪蝶多!见到有好人物,便舍下身段去勾引,什么才子佳人,都是胡闹!一个卖才一个卖肉,互抬身价而已!”

  又叮嘱道:“你是清白人家,要仔细守好门户,不要和这些不三不四的女人胡乱勾搭,这些女人精的很,肯定是看中了你的前途!让你父亲知道了,小心打折你的腿!”

  方应物真想说一句:六小姐你不要如此直爽,就让他在用才华打动美女的幸福中稍微陶醉一会儿也好。

  王六小姐没有觉察到方应物的心情,若有所思道:“你要是想成家,我帮你在苏州府物色一个正经人家好女子,也不是不可以”

  “免了免了!”方应物连忙摆手道,这个话题吃不消,他现在还不想受拘束。在确定自己能冲到多高之前,还是先不要早早给自己一个圈套,纳妾可以娶妻免谈。

  方应物突然又想起来,那全明星三人组给自己送来的帖子还没有回复,便提笔写了回帖,同意他们定下的时间地点。

  时间是定在后日黄昏,地点还是在唐伯虎他爹开的酒楼。

  却说光阴似箭,一晃到了日子,王恕老大人还没有回来,行辕里便没人能拦着方应物往外跑了,只要他不携带家眷行李逃走就行。

  方应物掐着时间,不迟不早,准时赶到了阊门外的望江楼。有店家小厮殷勤的将方应物引上楼,还是在三层那里。

  唐伯虎他爹也是读过书的,非常喜欢文人墨客和雅事,今天为了这场过江龙大战坐地虎的盛会,特意将三层重新布置了,只临窗设了四个席位。

  方应物从楼梯登上去,入目却吓了一跳。这里此时没有其他人,却只有四五个花花绿绿的年轻女子,围聚在帘幕下面矮榻上亲密的闲聊,时不时的轻轻捶打笑闹几下。

  方应物微微愣神,难道走错地方了?

  女子们看到方应物呆住,忍不住低头“吃吃”暗笑,却有个胆大的红衣女子,脆生生的招呼道:“莫不是方小先生?”

  方应物一本正经的答道:“在下正是方应物,尔等这是”

  红衣女子抿嘴笑道:“先生莫惊,我们姐妹也是受邀而来的!只是主人家貌似要来迟了,小先生与我们姐妹先说说话儿罢!”

  方应物便明白了,这是那三个主人给自己的下马威,将自己当成刚从山村出来、仍不谙世事的土包子小处男,所以特意摆出红粉阵仗调戏自己!而且他百分之百可以肯定,这是祝枝山的主意!

TOP

0
  第八十二章 作茧自缚

  这些个女子,各有各的妩媚,各有各的风情,都走出色的美人。聚在一起仿佛百花争妍斗奇,不免令人眼花缭乱,若定力稍差些的就要目眩神迷了。

  方应物欣赏过后,心里暗叹,此地不愧是天下有数的红尘风流之地,随随便便也能凑起这么一副群美图。若是在老家,别说淳安县,只怕找遍整个严州府,也难以寻齐这么几个,那白梅姑娘倒是勉强能算一位。

  对方故意摆出美人阵仗,想看自己这小地方穷书生羞赧无措、进退失据的丑态罢!不过他既然来了,岂能怯阵?丢脸也不能在这里丢!

  想至此,方应物施施然入由,镇静自如的坐在旁边椅子上,却感到仿佛被一团扑面而来的脂粉香气包围,忍住绮念,谈笑道:“几位姐姐来得可早,在下迟到了该罚!”

  还是那红衣女子,猛然推了一把旁边一个梳着斜飞髻的十六七岁小娘子,调笑道:“沈娘子,你的小郎君来了,速速上去勾引,休要更无一语归何处,再欲相逢动隔年!你若不去,我就去了!”

  这两句诗,还是前天方应物发表的落花诗中两句,却在这里拿出来调戏人了。那小娘子吃不住人前被调戏,红着脸扭腰躲到了后面去,辗转之间,却不经意的抬眼对方应物偷偷递了个娇媚的秋波。

  真是风情各异我见犹怜,方应物忍不住在心里叹道,吴中这金粉之乡,果然是消磨人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才子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

  另一个略显沉静雅秀的淡妆女子主动坐到方应物膝前问道:“先生请了,今日还会作诗么?”

  方应物故作高深的拍了拍肚子,‘满腹诗词只看姐姐们能不能引出来。”

  那最先说话的红衣女子也凑上来,紧紧抓住方应物的手,“如果能给奴家写一首流传百年的诗词,死了甘心。”

  方应物说笑道:“那还是算了,在下可不想当那催花的恶人,这位姐姐还是好好活着罢!”

  红衣女子伤感的叹口气,蹙眉道:“有时想来,活着也没甚意思,无非就是行乐二字。”

  方应物不动声色的抽回自己的手,不然总是被挠的心里痒痒同时答道:“活着总比死了有意思!”

  却说方应物从容自在的应付着众位美妓但还没见主人家出来,心里有些恼怒起来,就算他们故意为之,但这也太怠慢人了罢?又想道,既然他们摆架子不主动出来,那便逼出来好了。

  “听说姑苏城里才子佳人互相唱和,蔚然成风,我看几位姐姐都不是俗人,可有什么才子名士赠送的佳作么?让在下这外乡人听一听,听说沈周老先生名气挺大的。”

  有个女子浅笑道:“我这里倒是有的“著水游丝风趟起过墙花影月扶行更为殷勤奈尔情。可惜相逢牡丹后,柳边聊倩答啼莺。”

  听了后,方应物哈哈大笑,‘沈老先生的诗词,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尽多闲言俚语,浅白的很。说好听些叫天然情趣,活泼生动,自成一派,其实就是功力不足罢!

  贩夫走卒或可欣赏,但如何能与汝等如花似玉、的美人相衬!这种诗,就不该在几位香艳风流的美人面前拿出来!老先生还是专心作画去罢,诗词不是他所长。”

  听方应物抨击名士沈周,众妓默然,细细品味起来,沈名士的诗词比方应物那首落花,确实少了点什么。

  方应物又停了停,点评道:“你们吴中文人,作诗都是这个习性,词句通俗,琅琅顺口,适合流行于市井之间,传唱于街头巷尾。

  只可惜了尔等这些美人,相貌才情不比金陵秦淮名妓差,但为何总是声名低了一筹?原因就在这里了,没有适合应景的名诗名词衬托抬捧。

  尔等身边这些吴中才子,风流归风流,浮浪也浮浪,学问还是有的,书画功夫都是天下第一,但却写不出有相应气调的诗句!毕竟最易流传的还是诗词,书画都是眼见为实,不可能口口相传的!”

  方应物这般抨击江南的所谓风流才子诗词水平,放在别处只怕要招惹不服,但在眼前这些美人心里,感觉都像说到了心里似的。

  众美人各有所感的细细想来,貌似实情确实如此,不过一直没有人说透这点。

  如今经方应物一点拨,纷纷恍然有所悟,除去金陵是国都这个因素外,确实在诗词唱和上比苏州强了不少。

  不是她们才色技艺不如金陵同行,实在是本地才子不给力啊。

  她们又不约而同的想道,这个从外地来的英俊小书生,真真是第一知心妙人,哪里又像是不解风情的酸秀才鲁男子了?

  又有美人疑问:“什么叫有气调?先生此词奴闻所未闻。”

  方应物沉吟片刻,“这个词,难以解释,只能意会罢!例如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你们听着如何?”

  能被全明星三人组请来助兴的美人,那都是有几分才情的名妓。猛然间听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便感到气短心跳。

  不知不觉围住了方应物,一双双剪水秋瞳里闪烁着暧昧不明的光芒。

  方应物继续沉思,又从记忆中精挑细选出一句来,很深情的吟诵道:“又比如,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一句你们听着如何?这些才是与你们相衬的有常调诗…“

  “好想是为了奴家!“红衣女子忍不住激动和兴奋,呐喊了出来。

  方应物还在搜肠刮肚,却被突如其来的尖叫打断了思路。他抬起头,却被周围美人的幽幽眼神吓了一大跳。不知怎的,让他想起了狼群好像要把自己撕碎似的。

  方应物连快打个哈哈道:“不急不急,今夜还长着!涛词什么的可以慢慢谈。”

  至此他便闭口不谈露两句出来当今表现自己的引子也就罢了若在这里拿出全篇纯属浪费。

  但几位美人依然紧紧围住不放,甚至为了抢位置,彼此之间有了点小火花。可以看出,这位小哥儿是一个人形宝库,刚才显露出来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但就那短短两句,也足够让她们柔肠百转,恨不能以身相许换其全貌了一一当然也有方应物外表出众的原因,有才有貌的男人总是受欢迎的。

  方应物和一干美人纠缠来纠缠去,忽而听到楼梯,‘噬噬“作响转头去看却见上来三位立冠岁数的年轻人。他便知道,这必然是今晚的正主登场了。

  祝允明、杨循吉、都穆这三人立在楼梯口,看着几乎都要倒贴到方应物身上的众名妓,都是说不出的堵心,这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感觉罢!

  他们本意是找些风流灵巧有手腕的名妓,故意在这里挑逗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小书生,偷偷在一边等着他出乖露丑也是一大乐子。

  然后等他们三个出了场后,在脂粉阵里左右逢源、潇洒自如的表现一番,再叫这乡下小书生看看江南风流才子是什么派头!

  孰料此人居然是扮猪吃虎的高手!一刻钟功夫,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法术居然惹得这些惯会做戏的美人个个神魂颠倒,像是着了魔!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虽然方应物确实比他们三个长相略微英俊了一点,但也不至于如此迷惑众生罢!

  难怪王铨兄弟被从头到尾戏耍的惨败几乎要成丑闻,估计就是死在这轻敌上了!

  方应物顾不得全明星三人组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他是长出一口气,感到要解脱了。

  他奋力推开身前美人,杀出一条路迎上前去,“三位朋友,久仰大名,有失远迎!席位已经安置好,快请入座!”

  全明星三人组更不爽快了,这方应物分明是摆出了主人口气,故意讥讽他们这些真正主人迟迟不到罢?

  果然,方应物转身就坐到了主座上,伸手延请道:“诸位请坐!”

  三人彼此对视一眼,决定先落了座再说其它,便纷纷找到位置入席。四个人四个席位,正好东南西北各一面围在一起。

  不过让三人更憋屈的事情发生了,五个美人全都簇拥到方应物那席位上去了。

  只见得左面三个右面两个,紧紧的挤在方应物身边,直挤钗横鬃乱、春光乍现,也不愿意让出来

  杨循吉和都穆狠狠瞪了祝允明一眼,出的这是什么烂主意,简直作茧自缚!现在没面子的是谁?

  丢脸的不是那个土包子,是他们几个风流才子!一两年的交情还不如别人一刻钟有用,枉称风流二字!

  还是最稳重的都穆先开了。,对方应物寒暄道:“今夜相见,倍感荣幸,在下相门都穆。”

  方应物劝不开身边美人,只得任之由之,暗暗唏嘘一下自己的超强魅力,便开口对都穆道:“今夜诸君约请在下相见,难道是为了王铨之事么?”

  三人心里齐齐暗骂一句,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王铨抄袭诗词被抓了现行,怎么说都是耻辱的事情,方应物故意上来就说这些,一定是为了打压他们的气势!

  杨循吉也开口道:“在下杨循吉,王铨那厮所行不当,自有家法处置,我等与他无关!”

  方应物淡淡道:“哦,在下以为王铨与诸君交好,看来并非如此。其人家学渊源,探花之弟,却做出剽窃举止,实在可惜可惜!”

  后世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祝枝山最后开了。,很是正色道:“在下祝允明,王铨之事和今夜实在无关,方朋友还请留几句口德,又非大奸大恶,给人改过自新机会才是君子。”

  方应物漫不经心道:“原来是祝朋友,久仰神童大名!令外祖不知还在人世否?在下替老师商相公向他问安。”

  祝允明脸色通红,气势立刻矮了半头。因为他的外祖父叫做徐有贞,土木堡之变时坚持逃跑主义,后来投机取巧帮助英宗夺宫复辟,再后来杀于谦、罢商瓶,

  在苏州本地人心里,徐有贞大学士为人还算不错,也算古道热肠。可惜在形象近乎完人的商辂面前,徐大学士是绝对的道德低点。

  即使以祝枝山的机智,也没法子辩解说当年杀掉于谦、罢免商辂做得对。

  方应物突然爽朗的哈哈一笑,“是我失言了!这都走过去的陈年旧事,和我等小辈关系不大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罢!以此酒敬诸君!”

  都穆惊奇的看着方应物,此人哪里像是一个十六岁不经人事的少年?仿佛是个很有心计的老手!

TOP

0
  第八十三章 台阁风新解

  三人组中,性格最怪异狂妄的杨循吉看不惯方应物,又开口,“你认得我吗?”方应物拱拱手道:“当然晓得,是大名鼎鼎的杨朋友。”

  杨循吉大笑道:“还算你有眼睛,认得出我是谁!”方应物苦笑着举起那张请帖,“上面有你的名字,我如何不得知?”

  这话怎么听着如此别扭,杨循吉停住笑声,冷哼一声,又问道:“听说你对王铨道,苏州士子不过如此。是么?”

  方应物理所当然的点点头,“是对他说过,那又怎样?难道只许王铨抄袭舞弊,不许我批评几句么?”

  三人一时气结,绕来绕去又绕到这让他们蒙羞的事情上了。

  酒楼东家唐广德亲自领着小厮上酒菜,暂时打断了席间众人的交谈。等布置好后,祝允明、杨循吉、都穆三人都觉得有些压抑,感到面对方应物的心理优势一点一点的被打掉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沉闷的夜宴开端,苏州三才子对方应物毫无了解,想闲谈无从说起。

  再说他们毕竟还是年轻了点,虽然有着几十种灭掉方应物、帮王铨找回场面的计划,但应变能力还是不够老练。

  方应物更不着急,这几个人的底细他一清二楚,只管以静制动就可以了。所以他好整以暇,不急不慌的与左右美人说说笑笑,倒也逍遥,但三人组便只能傻坐着干瞪眼了。

  全明星三人组本来心态是高高在上,这和人的本性好坏无关,纯粹是一种自然而生的优越感,特别对其他地方士子的优越感。

  至于理由,可以因为才气,可以因为名声,可以因为家世,可以因为师承,甚至可以因为苏州府三个字。

  能在吴中拔尖的士子,前一个是成化十一年的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探花王餐,再前一个是成化八年的会试第一、殿试第一状元吴宽,两人都是险些三元及第,可惜都差了一项。

  两代前贤都已经进入朝廷馆阁,而现在和未来,则是他们三人的——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心理如此骄傲的三个人,在今晚集会还没有正式开始前,就感到连连受到了打击。他们想张扬狂放,一口气把方应物虐掉,却发现提不起气势狂了,所以才一反常态的沉闷起来。

  争美人,被方应物全都包圆了;论道德,被方应物从长辈徐有贞到平辈王铨一通鄙视;拼家世,方应物有个浙江解元、二甲第四的爹;比老师,方应物是三元宰辅的半个徒弟。

  就是谈风度,这方应物挥洒自如,比他们这些苏州名士还有派头,又哪点像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地方山村人士?

  关键是,方应物这十六七的小屁孩面对他们这些在苏州府出名的天才,居然毫无敬畏心,仿佛只是看一群普通人,这太令人不夹。

  比来比去,唯一能压倒方应物的,就是他们的富裕程度至少是方应物的一百倍……但谈钱太俗了。

  不过祝允明等人并不气馁,因为在才学上还没有输掉,就凭他们几个的水平,最后压倒方应物是毫无疑问的。士子交游归根结底还是靠才华说话的,方应物又不是吴中文人圈子的,用不着给面子吹捧,三个人还战不过一个么?

  可惜刚才他们没有听见方应物对吴中才子诗词造诣的抨击,更没听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不然也会小心为上的。

  都穆在三人中最沉稳,主动对方应物道:“其实我只听说了方朋友一首落花诗,确实难得上品,今夜不如定下规程诗词唱和,或可增进相知。”

  哦?方应物还是主动听到别人要与他比诗词,这是他最不怕的项目了!真要论起书法绘画什么的,他就要想法子推辞掉了。

  虽然艺术有诗词书画琴棋等形式,但在文人雅集上,若没有指定主题时,只有诗词唱酬是必须的基本项目,也是必有项目。

  方应物便问道:“不知道什么规程?”

  都穆环顾四周道:“吾辈正逢青春之岁,便以志向为题,作诗自述如何?”

  祝允明和杨循吉自负的很,都不屑于占便宜,只管去看方应物,那意思就是让方应物来决定,他们主随客便。

  方应物顾左右美人而问道:“姐姐们说,这个题目,我答应不答应?”

  美人们一起笑道,“都先生恁地没情趣,不如以我们姐妹为题作诗,做得好的便去陪他喝酒,方先生不要答应都先生的题目!”

  方应物哈哈大笑,“姐姐们说得好!”

  跟一群女人讲理是讲不清的,都穆感到自己简直碰了一鼻子灰,方应物这是故意借着妇人之田故意戏耍他罢!可恶之极!

  却忽然又听方应物道:“但在下也知道,妇人之见不能听!都朋友的题目,我答应了!”

  都穆一时说不出话来,只觉得胸中一股气又不顺了。美人们的气也不顺了,登时五六只粉拳雨点般的落在方应物身上,很是闹了半天。然后祝允明和杨循吉看着眼热,同样气也不顺了。

  祝允明忍不住举起酒杯敬道 :“既然出了题目,请方朋友先。”

  方应物拿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沉思片刻,便开口道:“有了一首七律!”

  如此之快!祝允明和杨循吉耸然动容,他们两人是真正的神童出身,才思敏捷是数一数二的,但自忖即席做首七律,绝对不会比方应物更快!

  方应物又仰头饮了一杯旁边美人递过来的酒,摇头晃脑的击案吟道:“钟鼓殷殷曙色分,紫云楼阁尚氤氲。阊阖九重通御气,蓬莱五色护祥云。常年待漏承明署,今日整冠神武门。岂为久索长安米,只怕朝服忝圣恩!”

  满堂惊愕无语,不是因为这首诗作得好,而是因为这首诗太出乎意料了。

  谁也没有想象到看似灵巧机敏的方应物居然作出这么一篇东西,内容是京师大臣朝会气象,还顺带有吹犄盛世和颂圣的意思,标准的台阁体。

  这……大家聊人生聊理想的时候,冒出个充满着公卿腐朽味道的台阁体七律,似乎有点不协调啊。

  在这世道,台阁体约等于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这种感觉,就像私底下喝酒聊天时,突然有人很一本正经的用新闻联播体和别人谈心,何其怪异!

  全明星三人组彼此对视一眼,方应物搞这种名堂,他以为自己是宰辅馆阁大臣么?在这春夜行乐的宴会上,作出这么一首真是莫名其妙!

  和前几天的落花诗简直不是一个人写的,这一定是故意耍他们,这方应物未免太过于目中无人了!三人都如此想道。

  “在下就这点志向了!”方应物对别人的怪异表情视而不见,坦然自若的说。

  三杨时期,国家步入顶峰,台阁派诗文也进入了鼎盛,成为文坛主流。其内容特点就是鸣盛、鸣治,能配合强盛祥和政治局面唱赞歌,营造太平气象。其文辞雍容冲淡,声调雅正,排斥奇癖险峻。

  但到了成化年间,新兴文风却渐渐兴起,更强调个人情趣,台阁体便显得保守而陈腐。台阁与山林,是两种彼此不同的文风,苏州才子们自然是倾向于“山林”的,对台阁体毫无兴趣。

  所以祝允明等人一致认为,这是方应物故意为之,就是要刻意标榜与他们不同!

  而且方应物自称是商相公学生,大概是因为王餐、徐有贞等人的因素,方应物对苏州有成见。而商相公久居庙堂高位,诗文也是偏于台阁风的,方应物肯定还故意用台阁体诗词来替老师张目!

  既然方应物不要这个面子,弄出这么一首东西,那他们也不会客气!

  杨循吉抢先开口,尖酸刻薄的评论道:“此乃胡乱应酬之作,缺少真性情,充斥升平之音,肤廓冗长,辞藻与旧辞千篇一律,大有空泛之嫌!”

  祝允明想了想,点评道:“诗篇充斥吹捧颂圣,炫耀近侍天子恩荣,若以此立志,未免太过于庸俗!”

  “两位所言极是!”都穆道。

  方应物看了看左右,发笑道:“诸君见识还须增广!尔等以为我志向是什么?只是位居馆阁,歌颂皇恩么?

  诸君可知道,当今天子居深宫而不出,君门万里,数年不见大臣,任由奸佞盘桓帝侧!这难道正常么?这难道是为人臣者所可以容忍的么?

  我追思昔年,洪熙、宣德、正统年间君臣相知的气象,忍不住时时感慨于心,故而拟诸公语气,作此台阁之诗,为的就是期盼君臣遇合,中兴盛世!

  这是忧国忧民真情流露,风花雪月者体会不到其中深意,只说是空泛肤浅了。正所谓心怀君臣相合之理想,发言吐辞自然是台阁气象,此中真意,俗人不知!

  在下斗胆劝诸君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要终日沉湎诗词书画小技,要抬眼看看天下,钻研经世济用的大学问为好!”

  祝允明等三人再次愕然,他们好像面对的不是美人堆里左拥方抱的方应物,而是喋喋不休的学校教官,他们自己则像是懵懂不知的学生一样被训了!

  一首即将被扫进历史里的台阁风七律诗,也能被他解读出花儿来了!这算是方应物独创的台阁诗词新解么?能自圆其说的编出新理论,也算是一种学问家了……

  可是想辩回去,似乎也不容易,方应物扯出庙堂之事为自己的诗词背书,他们反驳很困难,因为他们真不如方应物这般明白宫廷朝廷情葬。毕竟方应物有个刚退休的首辅老师。

  今晚真是莫名其妙!完全不是其他时候的熟惯套路!好像一直就被牵着鼻子走。不知不觉,方应物的位置又高了一点。

  方应物不等别人再说什么。抬手道:“在下已经做了题,也该到尔等了,请祝朋友先!”



[ 本帖最后由 slasher 于 2013-6-18 00:17 编辑 ]

TOP

0
  第八十四章 诛心又诛心

  方应物说了请祝允明继续,但却没得到回应,却见此刻祝允明正在发呆。

  此时屋中除去方应物外,祝允明应该是最有机巧的人了。他已经隐隐约约觉察到,方应物好像一直是故意的,可是他又为什么故意?

  祝允明想了又想,就是想不明白。应该是为了他老师商相公以及地域之见?可似乎又不完全是。

  旁边都穆连续提醒了几声,祝允明才惊醒过来,知道轮着他作诗了。可是这首诗怎么做,还需要仔细考虑,必须要慎重。

  看到方应物在一边虎视眈耽,祝允明便给下定了决心,不求出彩,但求无过,不能给方应物挑刺的机会。

  祝允明号称是不到十岁就能作诗,才思自然不会慢,很快就有了一首,便吟道:“结发属偶句,舞勺肆篇章,前徵脗羊叔,髦誉追滕王,明明内外祖,公望张辟疆,提剑多教术,童弱企高翔,遥知三纪后,栖栖守春坊。”

  内容很正统,表示要发奋学习、将来出人头地的的志白。

  但这是及时行乐的宴会,满屋人听到后又是感到索然无味。难道在方应物的带动下,今夜诗词都要用这种假惺惺的口号式乏味腔调么?那还算什么雅集!

  但祝允明却松了口气,能写出来就好,只要避免落人口实就行了。再说题材是绝对正确的,就是那方应物也是要读书进学考科举,总不能说发奋读书不对,所以想挑理也没法挑。

  方应物似笑非笑,问起一个似乎不相干的话题,“祝朋友,听说你拜了大名士沈周为师?你觉得沈先生为人如何?”

  听到提起老师,祝允明立即恭恭敬敬,回答道:“正是,承蒙不弃,吾几年前便拜在先生门墙下,学习诗文绘画。”

  前文介绍过,沈周是吴中名士,吴中文人圈子的精神领袖。方应物转而问道:“你觉得沈先生此人如何?”

  祝允明褒美十足的答道:“先生高隐自适、萧散自在、不慕名利,惟知寄情于山水之中。忘情于朝市之上,甘心于山林之下,不知冠冕为何制,钟鼎是什么。可见吾是师超凡脱俗、人品清高的隐者。

  “说的不错,不愧是当世名士,我听了很是心向往之。”方应物赞道,然后又疑惑道:“从童弱企高翔这句里,以诗观人,你心里功名进取之心从哪里来的?为何如此强烈?”

  祝允明不能答,也答不上来。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接受的就是正统教育,下意识就应该如此做,去考科举一为实现个人抱负,二为显亲扬名光宗耀祖,哪里有如此之多的为什么?

  方应物大发议论道:“以诗论人,更要以人论诗!你如此推崇沈先生的高洁隐逸,又拜他为师,可你诗词中又立志进取,这不是自相矛盾么?你连效仿都没有,莫不是叶公好龙?”

  祝允明好像心里又被触动了,默然不语,自己其实一直在有意无意的逃避某些问题。

  方应物便又问道:“你是官宦世家,将来定要高登黄榜,做出一番功业,如此才不负生平之志和父祖期冀,是么?”

  祝允明点点头。

  方应物再次问:“但像令师那般山林隐逸,萧散自在,以才艺名于当世,这也是你所理想的,是么?”

  祝允明再次点点头。

  方应物直指本心的质问:“那你的志向到底是什么?你明白自己的本心么?你想要什么样的日子?”

  祝允明忽然感到很迷茫了,他真正的决心是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方应物继续问道:“你小时候追随令祖,路过太行山,景色如何?”

  “山川雄壮,巍峨阔大!”

  “如今你居住江南,那江南景色如何?”

  “水光山色,佳丽之地。”

  方应物当头棒喝道:“那么哪种景色好?祝朋友自己想明白去罢!若想不明白,就别写什么立志诗了。

  如果想不明白,始终分心二意,别说效仿吴、王等先贤,只怕终将一事无成,功名更是如同镜中花水中月!”

  其实方应物知道,祝枝山一辈子始终就挣扎在渴求功名和狂放不羁之间,一方面希望能得到社会主流标准的认可,另一方面又蔑视世俗。而且此人极其爱思索至理大道,能早点想明白也不是坏事。

  却说祝允明恍恍惚惚,抱着脑袋在桌案上苦苦思索起来。其他则人有些骇然,方应物像是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双眼!

  摆平一个方应物心里默默为自己打气,转而向都穆道:“祝朋友已经做过题,下满要静待都朋友大作。 ”

  都穆才力比另两位还差一些,只得匆匆忙忙口占一首,好似交差似的。

  方应物没有兴趣品他的诗词,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你和祝允明、杨循吉二人皆有神童之称。祝朋友是神童,自幼能书会诗,杨朋友也是神童,据说自幼读书破万卷。那么我又听说,都朋友自幼也是神童?为何独不闻你的事迹?”

  所谓神迹,只怕是为了和祝允明和杨循吉两位朋友同列,同时想要沾光所以自抬身价编造罢,毕竟不是神童就没法少年出名了,更不会有人将你与祝允明、杨循吉并称。”

  都穆脸色极其难看,方应物的话外行人看热闹,但他这个当事人听着心里哇凉哇凉的。

  说的倒是没错……

  方应物本就对都穆没有什么好感,一个具有出卖朋友本性的人而已,只是不知道在自己影响下,将来还会不会发生都穆出卖唐伯虎的事情!

  他便继续讽刺道:“你是不是就算打肿脸充胖子也要跻身其中?反正你们苏州才子之间互相吹捧的事情多了,吹着吹着便也弄假成真了。眼下你都二十,更无法去考证小时候神迹是真是假了。”

  方应物顿了顿,又毫不客气的评论道:“都朋友喜欢金石、藏书,这个爱好很特别啊,既不是书法也不是画艺,少见少见,苏州才子很少有只爱好这两项的罢。我看是你别无所长,只好找了两个别人不大在意的地方充门面?”

  最后方应物诛心的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对朋友的嫉妒和不服气,但仍和他们凑一起,是不是想沾光?但你如果不将嫉妒之心去掉,只怕最终要出问题!”

  都穆很想狠狠地驳斥方应物,但他几次张嘴都没有发出声。

  自家事自己知,方应物如果是胡编乱造也就罢了,但偏偏说的都是事实,他绝对不敢承认的事实,这才是最可怕的。

  但这些都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私人秘密,怎么会被方应物一句又一句的揭发出来?

  现在心底阴私全部被人掀了出来并公之于众,好像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迫扒掉了衣服,这种惊骇欲绝的心情,他从来没有体验过,于是彻底茫然不知所措了。

  祝允明苦思不已,都穆英然无措,全明星三人组中最后一人杨循吉坐在那里,瞠目结舌,久久无语。

  一个十六七岁少年,成熟老练也就罢了,才华横溢也不奇怪,但是怎么连别人内里深处的心路都了如指掌?

  只怕是最亲近的长辈好友或者同床共枕的妻子,也根本不可能看得如此明白透彻。而这方应物,根本就好像将他们里里外外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想互相叫板,这根本就是不对等的!他们是不可能压倒方应物的!

  杨循吉的性格是很猖狂任性,但他同时也敬畏鬼神和不可知的现象。如今在他看来,方应物言行根本不可用常理解释,只能归之于鬼神方面了,这太可怕了!

  方应物当然很清楚,苏州府这些少年成名的风流才子,包括后来的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有几个是在科举和官场功成名就的?寻找其中原因,未必就没有心态不正的因素。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超脱世俗,所放个性,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但有一个前提,他们大都先在主流认可的功名和官场上扑街了,如此才有然后……

  只有吴中派的老前辈沈周沈大名士,终身不参加科举不接受征辟,才算是一个真正有境界的人。

  方应物扪心自问,如果自己考到四十岁时还不能有所成就,只怕也要愤世嫉俗的放任自流,醉舞狂歌。然后抄上几百首名诗词,和唐伯虎南北呼应,变身浙江第一风流才子。

  不过好像这样也挺带感的。”不对,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方应物迅速将自己的不良心思甩了出去,他的主要人生目标可不是只当风流才子!

  看到杨循吉也发起呆,今晚已经没什么兴致了,方应物便打了哈欠,“天色晚了,今夜散了罢!”

  望江楼外,路上行人便看到本地有名的三才子一个比一个精神恍惚,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游荡。

  而另一边,却有个陌生少年,被本地四五位名妓死死纠缠、拉扯抢夺,看的别人羡慕嫉妒恨。

  最后,这个少年在三位彪形大汉的帮助下,从胭脂阵里逃了出来,仓皇向阊门方向而去。

TOP

0
  第八十五章 严母教子

  方应物一行回到巡抚行辕时,夜已深了,大门紧闭。他们只得绕到侧边小门,叫了半天才有个老头一边抱怨一边开了门放人进来。

  回了屋,与兰姐儿说过几句话后,方应物便要去睡觉。他很疲劳,因为今晚知道不好应付,所以一直处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如此持续了几个时辰,当然不好受。

  此时放松下来后,他便感到又困又累,又加上喝了不少酒,故而恨不能一头倒下睡上一天一夜。

  却见两个婢女挑着灯笼,一直走到房门前,后面闪出王六小姐出来。

  在昏黄的灯光掩映下,方应物看到王小姐脸上淡淡的忧虑神色,他心里又小小的感动了一下。至少在这陌生地方,还是有人关心自己的,还是有人担心自己别人那里吃了亏的。

  “秋哥儿你今夜去见那些人 ”王六小姐话才说了半句,就从方应物身上闻到了浓浓的脂粉味道。

  当即她脸色变得不甚好看,话头一转,恨铁不成钢的数落道:“你才来苏州府这花花世界几天功夫,便已经学坏了,这太叫我失望了。”

  这过于负责的口气实在让方应物头痛,“没什么,只是偶然遇到而已,是别人请来的。”

  六小姐陷入深深的自责,皱眉道:“都是我对不起你父亲,这段时间没有教导好你。”

  这都什么跟什么?方应物险些吐血三升,解释道:“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我拼命甩开了她们,不然我怎么回到这里?”

  “什么?她们?还不止一个?”王六小姐质疑道,“看来我必须要给你父亲写信了。

  方应物拍了拍额头,感到很无语,这样子简直无法沟通了,王小姐代入母亲角色过于投入,以至于不能自拔了罢?莫非是她思念父亲过度,通过这种方式找感觉么?

  方应物斟酌着语气道:“至少,目前,还与你关系不大罢?兰姐儿都没急眼,你急什么………”

  王小姐伸手一指方应物背后:“还说没事,你自己看!”方应物扭头瞧去,正好看到王兰默默低头,擦了擦眼角,很委屈……

  不由得长叹一声,方应物暗道,他终究不是李佑,出身良家所处的道德环境是不同的。

  “你好自为之罢,休要搅得家里不安宁。”王六小姐最后丢下这句话,这才转身走人,让方应物和王兰独处。两个“小辈”需要沟通时,她这“长辈”还在此地杵着有点不合适。

  目送未来继母离开,方应物连忙对王兰问道:“这事让你很伤心么?逢场作戏的小事情不用往心里去。”

  王兰抬起头,表情很莫名其妙,“奴家等你等得困乏,方才眼睛犯酸,所以揉了几下而已,好像叫六小姐有所误会了。”

  是么,方应物盯着兰姐儿脸庞片刻,突然轻轻亲了一下,“多谢你了,我懂你的心思!有你在身边,何其幸运也。”

  被夫君看穿了她的小小谎言,王兰忽然又愉快起来,这就是心心相印么?

  却说到了次日,方应物第二次望远楼之战,比第一次造成的轰动还要大十倍。

  其实第一次已经很轰动了。那王铨是探花王餐之弟,与祝允明、都穆、杨循吉互相交好,是苏州府士子年轻一代里的佼佼者,只不过没有四大公子四大才子之类的说法而已。

  结果王铨因为当众骂了几句商相公,便被不忿之下替老师出头的方应物虐到近乎身败名裂,这已经让苏州府文人意外了,引起轰动也是正常的。

  但细细想来,还在理解范围之内,毕竟这是一场遭遇战,谁输谁赢还都算正常。再说方应物未必就是善茬,何况他替受辱老师出面气势上更盛,战斗意志更强,王铨骄傲大意之下,败北并不奇怪。

  可是第二次望远楼之会的结果,就叫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不敢相信了。

  这是年轻人的游戏,为了替王铨和本地人找回面子,祝允明、都穆、杨循吉三人都去了,请那方应物夜宴。

  最强组合出动,这实在没有可能性会输掉,所有人都相信,即便是去了京师,这个组合也不会输人。然而就是这个被认为是最不可能的事情,却偏偏发生了。

  虽然没有裁判判定输赢关系,但从望远楼回去后,祝允明修道去了,都穆喊着要出家,杨循吉只会反复念叨“大神通可怖”。这若还不算输,那什么算输?

  关键是,输都不知道怎么输的,找当事人打听消息的都感到糊里糊涂,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因为这场才华碰撞,并没有出现什么光芒耀眼的火花,也没有出现脍炙人口的名篇,难道方应物那首台阁风能算名作?

  好像从头到尾就是打了一场闷仗,方应物莫名其妙的就占了上风,谈笑之间就将苏川三人组虐掉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好有另外的渠道,当夜参加了宴会有几个名妓。于是这几位美人便突然生意爆好了,客人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一天见上十几个都是少的。

  虽然助兴的美人们当时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方应物身上,满心思都是如何将方应物肚子里那些震慑人心的名篇勾引出来。

  至于三人组是可以天天见的,不急于一时,美人们便没有太多注意。但她们毕竟是经历者,于是一些小细节也渐渐流传出来了。

  比如方应物大肆抨击吴中士子写诗词没气调,口水太多,配不上苏州城的美人们 当即惹得士人一片愤然,到处都是暴怒的声讨。

  但“人生若只如初见”和“为谁风露立中宵”四句残诗传出来后,苏州士子群体的滔天气势就被遏制住了。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从搭配美人的角度看,这四句虽然还只是冰山一角,但已经具有压倒性的水准了,确实远不是口水诗所能比的。

  而且还有个奇怪现象,虽然苏州府士子仍不服气的很多,愤愤不平的比比皆是;

  但在莅界业者、闺阁弱质这里,也就是女性人群里,舆论却呈现出一边倒态势,全部将只闻名不见人的方公手视为了第一知心哥哥或者知心弟弟。

  可谓是四句残诗动姑苏,满城芳心愁锦书。大概方应物也没料到,自己居然还有“妇女之友”的潜质,可惜进一步开发起来难度颇大。

  却说这日方应物又在行辕里坐不住了,要出去散心。这次他计划走远一点,到另一个名胜虎丘那里游玩。心里正想着,出了屋门却迎头碰上王六小姐。

  王小姐挡住了方应物,劝道:“不要出去了,外面风头正大,你且在家安稳两天,父亲这两天随时可能回来!”

  方应物对自己惹出的后果是有足够预计的,但王小姐这深宅大院女子也能如此之快的知晓?不由得惊讶道:“连你也知道了?”

  王六小姐轻笑道:“我怎么不知道?昨日去赴闺阁姐妹的茶会,可是有几个大户千金委托到我这里,向我求渐江方公子的诗词。名声乍起,这下你可得意了罢?”

  “多谢成全!”方应物拱手道。如今王恕老大人不在行辕中,若没有这位未来继母的有意纵容,他哪有机会三番两次的跑到城里刷声望?

  难怪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位六小姐还没正式嫁给方家,就已经开始偏向方家人了。

  如今面对王恕老大人,他方应物全面处于劣势,所能做的也就是靠刷声望来稍稍壮大自己的话语权了。如果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了名人,那么面对王恕老大人时自然不同。

  看过《奋斗在新明朝》的都知道,大明的名利场中,饭可以不吃,声望不能不刷,声望是可当真金白银的硬通货。此时正好叫方应物遇到了公开辱骂商相公的王铨—………

  这时忽然有门禁过来禀报道:“外面来了两个掌柜的,想求见方小公子!他们说,愿出二百两银子,求方小公子将什么如初见、立中宵的全篇写下来,赠送给他们。”

  二百两,这可当真不少!方应物有点心动,随即道:“先请进来见见。”

  王六小姐却对门禁喝道:“什么东西,回绝了去!”

  她又扭头对方应物教训道:“你怎能沾惹上苏州士子这些卖文的坏毛病!为人要清身自好,不要用铜臭玷污自己的作品!

  苏州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士子习气不甚好。我最钦佩的就是你父亲在这里游学时,不受任何纷扰蛊惑,心性坚韧无比,这才是顶天立地好男儿。你与你父亲相比,定性差了不少,所以我担心你留在苏州府不是好事。”

  方应物苦笑,王六小姐成了后母,这日子肯定不好过啊,不愧是父亲看上的女人,也不愧是能看上父亲的女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他再次深腰揖拜,很恶趣味的叫道:“母亲大人在上,谨受教!”

  什么?王六小姐冷不丁听见方应物叫她母亲,瞬时满脸通红,脑子像是炸了一样,嗡嗡嗡的作响。

  虽然她始终将自己摆在这个母亲角色上,全心全意的对待方应物,生怕将来留下什么导致家庭裂隙的种子。但真当被其实只小一两岁的方应物称呼为母亲时,还是遭到了极大地冲击。

  她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应对,便转身就走,头也不回的一直出了院子。

TOP

0
  第八十六章 喧宾夺主

  方应物看着王六小姐的匆匆背影,自言自语道“平时派头十足,怎的如此经不起玩笑?不是还有人要求诗么?一不做二不休,再散几首出去好了。”

  又过了两日,有船队缓缓进了阊门,又在巡抚行辕附近码头靠了岸,这正是王恕老大人的仪从。

  却说在四月初时,因吴淞江下游淤塞,苏州北部以及常州府一代发了大水。这几天巡抚王恕老大人亲临一线勘查灾情,并下令开济农仓赈灾,并要求各县组织灾民修补堤坝。

  在灾区连轴转数日后,这日王中丞满怀疲惫的回到了府城。他律己甚严,巡抚仪仗从简,没有搞出清场开路的威风,再说苏州府文人士子、官宦世家太多,还是谨慎一些好,胡乱招来议论不是好事。

  离巡抚行辕不远时,王恕随意透过轿子小窗向前看去,却发现在行辕外的大牌坊下,三五成群的聚集了一二十人。

  王老大人轻轻叹了口气,作为一个三品副都御史巡抚,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见他,他早已习惯了这一切。虽然他在高层眼里是属于不得志的人,是被打发到地方混日子的人,但在这一亩三分地却算是位高权重,当然寻门路的人络绎不绝。

  可是这些人消息也太灵通了罢,连他回行辕的时间都知道,还特意提前等候在这里?

  今日刚刚回到行辕,必然有许多积压公务要处理,怎能将时间浪费在往来应酬上?再说这两天他有件涉及本地财税的大政务需要仔细斟酌考虑,不便被打扰。

  想至此处,王恕招招手,将长随叫过来,隔着小窗吩咐道:“你去对等候的人说,本官今明两日不见客,叫他们散了罢。”

  长随得了吩咐小跑向前,将此消息传达给众人。王老大人的轿子路过牌坊时也没有停下,一直到进了行辕大门。

  却见那长随气喘吁吁的追了上来,“小的去说了,可他们并不散去!”

  王恕久在地方为官,经验极其丰富,闻言立刻想到了什么,很严肃的问道:“彼辈莫非有重大冤情前来控告?若是如此,立即请入。”

  长随解释道:“他们说不是来拜见老爷你的 而是要求见方公子!”

  方公子?王恕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行辕中只一个姓方的可以勉强称为方公子。”找他作甚?”

  能做长随的自然都是机灵人,早就简单打听过情况,“好像是这几天方公子大出风头这些人都是来慕名拜访的。”

  王恕有几分哭笑不得敢情行辕门前聚集了一群人,不是来拜见他这个主人 而是来找方应物的这是喧宾夺主罢。 好像他不在的这几日,方应物很是闹出了点动静出来?小孩子总是喜欢做出些动静,以吸引大人注意,表示自己长大并成熟了。

  越是这样的小孩子,越是不能搭理他!王恕很老练的想道。

  本来回到行辕,他准备召见方应物考考他的学业,指点指点他读书。但现在看来,此人既然如此不安分,那么还是先晾着好了。

  回了家 王恕还真就不见方应物,抓紧时间在书房批阅公文。不知过了多久 却见长随过来禀报道:“文老爷来了,在前面厅中。”

  这位文林是成化八年的进士,在南京当过官,身体不好的原因,去年回到家里静养。他与王恕有过几面交情,但交情也不是很深,毕竟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差了将近三十岁。

  王恕便喝道:“我说了不见客,你怎的还来禀报?”

  长随答道:“文老爷说不用见老爷,只是来求诗文的,有了准数就走。”

  王恕忙于公务,哪有闲心纠缠,用力挥挥手道:“我答应了,叫他留下题目,自己先走罢,等有了空便给他写。

  这世道,彼此之间求文是很常见的现象。无论祝寿、立碑、作序、送行、修家谱等等,都需要请别人做诗词文章,当然越是名家越好。有关系就用人情请,没关系就花钱买。

  长随为难道:“不过文老爷说,是前来求方公子为他家小公子作劝学之诗,并不是找老爷来的,请问老爷答应否?”

  饶是王恕心性坚定,此时也忍不住有几分尴尬,怎么又是来找方应物的?方应物真有如此之好?

  “这随意!叫方应物不要慢待了客人!”王恕担心方应物年少轻狂不知轻重,便吩咐道。

  其实就算王老大人不说,方应物也不会慢待,因为文林文老爷的儿子叫文微明,今年与唐寅同岁……”

  不过王恕也起了好奇心,又对身边下人道:“你去六姐儿那里,将方应物的诗词拿几首来瞧瞧!”

  不多时长随拿着纸笺回来了,王恕放下公务,展开纸笺看去,却见有两首七律。看了看这首落花诗,又看了看那首台阁风,王老大人深深的迷惑了

  诗的水平很高,但这不是关键0关键是这两首七律之间千差万别,一首悲春伤秋哀怨凄苦之作,一首是瑞丽堂皇太平气象之作,完全不似一人的手法,难道方应物是个性格分裂的人?

  还是说方应物已经到了功臻化境、随心所欲,想要出什么效果就出什么效果的地步?这不可能罢?

  正疑惑时,又有门官前来禀报:“门外有前少卿李老爷前来拜访。”

  王恕放下手里诗文,吩咐道:“有请!”

  他说这两日不见外客,那当然是针对一般人而言的,至于关系比较密切的亲友类当然不在此列。

  门官口里的这位“前少卿李老爷”指的是前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老爷,字贞伯,号范庵,当世书法大家,文化名人。李老爷是苏州人,刚五十来岁就辞官致仕回了家,现就居住在苏州城里。

  王恕在南京做官时间很长,和李应祯很有些交情,所以不好将他拒之门外。何况这李应祯正是王恕主动请过来的准备找他参详一些事情。

  要知道,京官和地方官不同,京官可以杜门谢客洁身自好,但地方上的官员就需要经常和本地大户打交道,不然许多事情就办不好。

  不多时,李应祯老爷被下人引着,来到了书房外,王恕上前迎了几步,将他请入内。宾主落座 寒暄了几句各自近况,便就进入了正题。

  王恕邀请道:“范庵许久不见,今次便不要走了,你我摆酒夜谈,我还有件事情要请你帮着筹划。”

  李应祯对邀请不置可否却先问道:“介庵公即便你不清,我也会自到。听说方应物方公子寄居在贵府上?”

  又是要找方应物的?王恕老大人已经有点麻木了今天好像人人都找方应物这巡抚行辕谁是主人?

  他迟疑了片刻,一边派人去叫方应物过来,一边反问道:“此子确实在吾府,你要寻他,莫非是他有什么不周到之处了?”

  李应祯苦笑道:“小弟我是受人之托,做个说客来的。”

  王恕正要问个详细却见方应物已经窜进了书房。不由得心里暗骂一句,这厮来的真是快,只怕一直在等着机会来找自己罢!

  方应物对便宜外公见过礼后,正偷偷打量另一位老者 猜测他是谁时,便听到王恕对他喝道:“这位是原太仆寺少卿李大人有事要找你,仔细听着教训!”

  方应物再次见礼,却见这位李老先生笑道:“介庵公言重了,我只是前来做个和事老。年轻人之间,意气相争时常有,有些事情过去了就可以放下,冤家宜解不宜结。

  和事老?这是为哪家而来?是王铨家,还是三人组其中一家?方应物没有说话,一面在心里想着,一面继续听。

  李老先生缓缓而道:“方小友你和那王铨起了。角,在望远楼闹了一场,这是因为他诋毁商相公在先的确是他的过错。

  现如今王家已经处罚过王铨,因为我与介庵公有旧,因而王家委托老夫做个中人,请方小友往东山王家一行。化干戈为玉帛,就此一笑泯恩仇,方小友以为如何?”

  方应物当即就猜出了王家的意思。这次王铨丢了大面子,情急之下抄袭诗词被抓了现行,绝对是一桩丑闻,而且波及到王家的脸面。

  从王家角度,王铨也是年轻而有才的人,将来很可能也会有成就,当然要力保。毕竟王家祖上并不是官宦世家,从王餐这里才开始渐渐显迹,王餐之弟王铨则是下一个被寄托厚望的对慕

  但想要最大化消除丑闻影响,莫过于请他方应物见面,然后把酒言欢,互相谅解。

  如果连他这当事人都原谅了王铨,甚至进一步假惺惺的结成不打不相识的好友,那么别人更无可置喙,那典论压力自然也就缓解了。剩下的,就是用时间来渐渐抹平这件事情。

  面对王家伸过来的橄榄枝,方应物又想了想,是可以答应的,解了一桩仇怨总不是坏事。

  还是大度一点罢……方应物想定了后正要答话,不过却被王恕这便宜外公抢在了前面。

  只见王老大人正气凛然的对李老先生喝道:“范庵岂不闻天地君亲师乎?那王铨诋毁方应物师长在先便如辱人父母,这孰可忍孰不可忍!岂能轻易宽恕?

  王家这诚意,我看还差得远,范庵你来当这个说客不值得,还是请回罢!叫那王家仔细反思好,再前来商议和解之事!”

  方应物望着王老大人瞠目结舌,这是我自己事情,你老人家激动叫嚣什么?简直太喧宾夺主了。

TOP

0
  第八十七章 在下自当效力!

  方应物猛然清醒过来,自己明明是要和解的,不能任由便宜外祖父在这里搅局——虽然还是不明白王老大人想做什么。他便又开口李应祯老先生道:“其实在下心里是……”

  “秋哥儿你放心!”王恕老大人猛然拍案,打断了方应物发言,此后又力道十足的说:“老夫绝对不会看着你被欺负!王家虽然是苏州大族,但老夫也不是好相与的!”

  方应物无语,真想说一句,我和王老大人你很熟么?眼前这位王老大人,完全一副帮亲不帮理、拼命护犊子的长辈形象,这和他的认知产生了错位。

  如果历史记载是真实的话,这位王老大人应该是自己家人犯了罪也能亲手送进大牢的无私作风,根本不可能无原则护犊子。

  政治家果然没有太简单的,方应物无奈道:“老中丞,在下……”

  还没等他说完,又被打断了,王恕老大人霸气十足道:“不须有顾虑!一切有老夫为你做主!”

  李应祯老先生与王恕乃是多年老交情,他当然看得出来王恕是演戏,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是看不出来。

  但事情还是这件事情,李老先生便问道:“介庵公,王家托了我到这里,无论你如何想,总要给个回话,你就说如何叫我去回话罢!”

  王恕大包大揽道:“王家如果有诚意,就叫一个管事的老辈人出面,再约定好地方。老夫带着秋哥儿一起与他谈谈。”

  李老先生点点头道:“那也好,我这就去告知他们。”说罢起身告辞。

  王恕身份尊贵,不用送客太远,便叫方应物替他将客人送出去。

  等到了大门外,李老先生对方应物道:“方小友请留步。你日后若有功夫,可以再去劝劝我那女婿。”

  方应物疑惑道:“令婿是何人?”

  “你见过的,叫做祝允明。”

  方应物不由得暗暗叹道,这些吴中名士之间真是盘根错节,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的地域性小圈子。

  同时以此关系网为平台,上下左右互相呼应,源源不断的在圈内制造出新一代名士。当然,前提是这批人确实很有才华。

  送了李老先生走,方应物回到书房,却看到王恕老大人坐在那里皱眉深思,手指头有节奏的在书案上敲击。

  王恕思考的很投入,没有注意到方应物进来。直到方应物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才将他惊醒了。看了方应物几眼,便开口问道:“你读书所为何用?”

  方应物连忙竭力表现自己,“经世济用,上报国恩,下抚黎民,这才不负生平志也。”

  王恕点点头,赞赏道:“虽然不知是否嘴上功夫,但能说出来,便也不愧是商相公教导过的。”

  方应物十分无语,若你老人家想表扬后辈,把前面那句“不知是否嘴上功夫”去掉行不行?不然真不知道你这是讽刺还是褒奖。

  王恕话头一转:“你对苏州府官田民田之事知道多少?”

  方应物有点兴奋,见了几次面,说话都是虚对虚,除了悲愤的为自己人品和能力辩解之外,其他实在没什么好说的。王恕谈起土地问题虽然显得很突然,但可算有个实在话题了。

  他有心表现一把,迅速略略回想了上辈子的研究情况,苏州府可是明史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材料多如牛毛。

  便有条不紊的答道:“据我所知,苏州府土地七万顷左右,十分之七是官田,十分之三是民田,也就是说,官田亩数在全府是三分有其二。”

  王恕一双老眼瞪得极大,他当然清楚,方应物都是正确的,这才更令人吃惊。

  这方应物的语气很轻描淡写,仿佛只是说一些微不足道的常识。可是此人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小秀才,刚刚出家门没几天而已,居然对苏州府土地状况了如指掌,各种数据张口就来。

  别说方应物这种偏远山乡出来的,就是让苏州本地读书人来说,十分之九也说不上来苏州府有多少亩地,构成比例又是怎样的罢?一般读书人谁会去研究这些东西。

  王恕真来了兴趣,“你继续讲。”

  方应物道:“官田租太重,民田税太轻,长此以往,必然弊端丛生!”虽然他说得简单,但在王老大人面前这就足够了,老大人听得懂意思,不用太罗嗦,点到为止即可。

  所谓官田,就是国有土地,比如学业田、抄没田、建国前张士诚势力留下的土地等等:所谓民田,就是私有土地。还有个区分就是,国家对民田收的叫赋税,对官田收的叫地租。

  苏州府官田多,民田少。民田基本上都被大户地主所占有了,普通贫民无地可耕的,便被迫去租种官田。

  但是还有个问题,官田的租子极重,是民田的数倍。一亩地如果是民田,只需交税两斗,而官田可能就要上缴六七斗。官田太多,也是苏州府上缴钱粮能占到天下十分之一的原因之——。

  所以就出现了严重的赋税不均问题,苏州府大多数农民租种官田,承担了极重的官租和加耗,但少数大户占有的民田却只须缴纳很少赋税。

  这是极其不平衡的,自从建国起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也是有识之士一直想纠正的。

  方应物针对这个问题又道:“如此小民不堪重负,财禅力屈!而小民难过活,只怕久则致生他变!现如今已经有不少流民逃户了罢?”

  王恕头一次对方应物正眼相看,鼓掌道:“说得好,老夫委实想不到,你居然有这等见识!倒是令老夫刮目对待了。

  实话实说,老夫这次去北边诸县勘查水灾时,看到官田灾民因为灾情倾家破产、卖儿卖女者比比皆是,近日就一直想着这件事。根子上还是官田租税太重,租种官田的贫民实在不堪其负,所以要均平赋税。

  自从上任时起,老夫就时时有此念头,现在打算开始着手推行。”

  方应物插话道:“历代治苏先贤多有此意,但大都不成功,甚至有为此罢官者。

  一方面本地大户民田群起反对,朝廷苏人声气呼应。另一方面,朝廷宰辅怕影响到苏州府赋税,一直也不很积极。”

  “当然总数不可变,不然朝廷那关就过不去。官田每亩降一斗租税,民田每亩升二斗赋税,如此解送朝廷的总数还是一样的。”

  方应物品味出来几层意思,莫非王恕这是打算动用行政命令强行去搞?这可不容易,而且是非常有可能内外交困而失败的。

  他劝道:“老大人此举只怕不容易,历代前贤都如此尝试过,成功者寥寥无几。”

  “不容易也要试试看,总要有人来做这件事!不然朝廷要吾辈镇守地方,有何用处?”

  对王恕这负责的态度,方应物除了一个服字,还能说什么?难怪王老大人在成化年间这个乌七八糟的时代,是如此醒目。

  这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的精神,方应物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也许到了真正面对问题时,才会展现出自己的本性罢。

  但这次是王恕的事情……方应物突然想起来,这些与他有什么关系?这与他和王铨和解有什么关系?

  王恕道:“这种均平赋税的大事,本地占惯了便宜的大族们只怕都要反对,将来讨不了好。其实老夫正发愁无处下手,恰好王家主动送了把柄在手上,这就是一个契机。

  那王铨家中本来就是东山大族,特别是出了王鏊之后,更是名望大涨。做事之前要先造势,如果东山王家肯带头表态支持平均官民田赋税,至少不是坏事罢?”

  方应物吓了一跳,难怪王老大人方才喧宾夺主的帮自己回绝了王家,原来是想在这方面要价钱!他是想绑着自己一起去干!

  方应物当然明白,对骂吵架也就罢了,还是文人君子之争。但若涉及到这种触动世家大族根本利益的事情,那就有点麻烦。

  他便有点畏惧道:“老大人太高看在下了,就凭在下这点事情,如何能换的王家做姿态?”

  王恕斩钉截铁道:“事在人为,一步一步走。又不是真让东山王家如何,仅仅是表个支持的态度而已。老夫刚才也说了,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可能一举成功,现在只是要先慢慢造势而已。”

  方应物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位老大人拉别人一起做事,从来不征求别人是否愿意么?

  他现在只想离开苏州,去京师帮助父亲。没想到刷了半天名声,积极表现了一番见识,在王恕面前争来了几分话语权,最后结果还是被他强拉去做事……

  这老头从来不着虑别人感受啊,还不如继续看不起他呢!

  方应物正发呆时,听到王恕又吩咐道:“你似乎挺会写诗?那就写几首悯农之类的诗词罢,这些日子或许用得到。”

  方应物万分不爽,正要抗词几句,却又听到王恕说:“你若卖力气,我便向朝廷奏请表彰。”

  表彰有什么用?再表彰也不可能直接白送一个举人或者进士,此外都是扯淡,发张奖状有屁实用价值。

  王恕仿佛看透了方应物心思,口气淡淡的说:“若记了功绩,现在虽然用处不大,但将来你有资格做官时,可以拿这些功绩直接叙功加官。”

  “老大人有所命,在下自当效力!”方应物奋然道。

TOP

0
  第八十八章 奇怪的才子

  方应物离开书房后,有恕又很是想了—会儿。此时在他心里,方应物终于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反而感到此子很有些早熟,胸中见识也不是普通读书人可以比的。

  王老大人忽然明白,为何那商相公能够放心方应物出门游学,甚至去京师脚浑水。如果方应物的见识才力已经超出一般士子了,那当然大可去得。

  次日清晨,方应物从淳安带来的两个随从之一,兰姐儿的亲兄长王英施施然从巡抚行辕的侧门出来。

  外面的巷子里已经聚集了七八个人,都在等待着。见到了王英出来,连忙迎上前去,将王英围在中间,七嘴八舌的问道:“王管家,今日可有诗稿?”

  王英笑容可掬的对众人道:“不要急,不要挤,有的,有的!”

  话说方应物完爆了苏州府几个最出色的年轻士子后,而且还喷了本地人诗词水平未够班,于是他陡然间成了一大话题人物,所以巡抚行辕外开始出现了求见和求诗文的人。

  而首先从中发现商机的,就是这王英了。这是非常让他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证明了他比方应石那个傻大个更有头脑。

  他每天从方应物这里“偷”出几篇诗稿,然后拿到外面,自然就有人掏钱买下,第一天还只有两三人买,现在则已增加到十来个了。

  购买方应物诗稿的,或许是酒家,或许是勾栏瓦舍,买了回去自然是招徕顾客所用。而且这些诗词确实不错,作为店面装饰也很好。

  苏州府写诗的人有很多,但绝大多数人的诗词不会引起什么关注。不过方应物作为一个很大的话题人物,当然不在此列,话题人物的特点就是别人都想关注他。

  有无数服气或者不服气的文人士子,都想看看方应物诗词到底什么样,这就是一种市场需求了。但巡抚行辕门槛很高,不是一般人可以进去的,方应物又不大出来,使得许多人望而兴叹。

  所以哪里有方应物的今日最新诗词,总是能招一批人去看热闹的,然后品头论足、议论纷纷一番。

  以这世道的信息传递效率,方应物诗词为何能动辄传播出去,主要奥秘就在于此了。

  结果短短几日内,形成了一条颇为灰色的产业链,其实这一切是在方应物不赞同不阻止的默许下进行的,不然哪会天天有诗稿让王英去“偷”?

  毕竟经过王六小姐教育,方应物不好明着卖,只能靠王英“偷”诗稿。只要还有人想追新,就肯定还有人来买。

  前天,王英偷了“聊将锦瑟记流年”出来卖了,昨天,王英偷了“满眼春风百事非”出来卖了。卖得还不错,订阅数三天涨了六七个用词清丽宛转,无论酒楼调曲还是青楼弹唱都很合适。

  再加上先前的落花诗,便足以让别人知道,这个从外地来的方公子狂喷当今吴中士子诗词水平未够班,拖累了本地美人不能更上一层楼,也是有他底气的。

  没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就这几首,至少从精致程度和风花雪月气调上可以力压群雄了,本地人到目前为止是没人作得出来。至于那首恶俗的台阁风,大概是一时戏谑罢。

  不过那两篇令人着迷的的残句依旧残缺美,全篇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将所有读者胃口都吊得很高。只期待有哪一天,王英忽然把这两篇诗稿偷了出来,供人大朵快颐。

  不知道今天又是什么?

  王英熟门熟路的从怀里掏出几页纸笺,对着众人扬了扬,叫道:“老价钱!”

  众人也是熟门熟路的塞了银子过去,然后各自得偿所愿,迫不及待的先览为快。

  有的人看到“四月耕牛偿客债泪别娇女抵官租……”有的人看到“可怜不接春荒满无奈秋收是后图……”还有的人看到了“水漫屋角树扶疏户户萧然连村虚………”

  众人齐齐无语,面面相觑。

  谁也不知道这位躲在行辕大院里的少年公子触了哪根筋,突然作了这么几首诗出来卖。

  这就好像飘逸如仙人的李太白忽然满脸尘土,沉痛吟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样的诡异。

  虽然最近北边闹了点水灾,但也没这么夸张罢,苏州府是天下首富之地,还救不起一场小水灾么?

  难道花了钱后,就拿这东西回去交差?能想象在酒楼勾栏这些吃喝玩乐地方放一首“四月耕牛偿客债泪别娇女抵官租……”的气氛?

  王英看到眼前众人半晌不说话,心里忍不住得意起来,自己这妹夫真是大才,今天一出手又将这帮人震住了。

  他正遐想间,却不料众人气势汹汹的再次围了上来,有的叫道:“退银子!”有的叫道:“凑数!”有的叫道:“骗钱!”

  王英见势不妙,迅速的朝后跑开,灵敏的钻进了小门中。

  众人一直追到门边,也只得作罢,再往里就是巡抚行辕侧院,不是那么好闯的。大骂几句王英不地道后便散了,一定是这王英今天不上心,胡乱偷了几张稿纸出来糊弄人。

  王英回到院中,对方应物抱怨道:“秋哥儿,今天状况不大妙,客人们反响不好,看样子明天订阅数目要下降一半,再不认真对待,就没人来订阅了。

  所以你可千万别写忧国忧民了,客人们不爱看这些深刻的,就要看风花雪月的诗词,再来点男女之情的最叫座!”

  方应物虽不曾亲眼见,但对这种情形早已预料在心,万分感慨道:“你懂什么,这都是政治任务呐。”

  不过今天这些诗词还是被众人带了回去,毕竟有总比没有好,虽然有点不合氛围。

  看到诗词的读者也很讶异,但议论之后便一致认为,这绝对是方应物故意要炫耀诗词技巧。

  他想告诉世人,自己什么样儿的诗词都能作,既会写风花雪月悲春伤秋,又能写现实主义忧国忧民,而且都不会差。就连写吹捧性质的台阁风也不落于人之后!

  真是既让本地人感到可恶,又令本地人很无奈的奇怪才子!



[ 本帖最后由 slasher 于 2013-6-18 00:24 编辑 ]

TOP

0
  第八十九章 胆气

  方应物立在书桌前,手握毛笔,双眉紧锁。王英立在他身边,也是屏声静气,等待自家主公下笔。

  是写能卖钱的风花雪月诗词,还是继续写扑街的忧国忧民诗词?方应物拿捏不定。如今客人都学乖了,必定要先看过才付钱,还拿灾民诗去骗钱那是不可能了。

  不是他非要贪财才犹豫不决,实在因为去京城花费不定,多一分银子就多一分安全感。

  正当方应物纠结时,忽然有王恕的长随在门外请道:“方小公子,我家老爷叫你过去。”

  方应物便扔下笔,去了王恕老大人的书房。书房中除了王恕外,还有一老者,年纪约莫要有七十,但看起来硬朗的很。

  这又是哪位名人?方应物正琢磨时,那老者却先自我介绍了,“老夫东山王惟道也,那不成器的王铨之祖父。”

  王铨的祖父,另一个意思就是探花王鏊的祖父么,方应物便上前见礼。听说这王惟道也是个传奇人物,连续几十年狠抓族中子弟读书,硬是培养出了王鏊这个探花。

  王惟道对方应物说:“不肖子孙在外肆意妄言,抄袭诗词,以致我家蒙羞,在此老夫愧疚了。”

  “老先生言重了。”

  方应物道。又说了几句话,王惟道便先走了。

  王恕对方应物吩咐说:“明日老夫要在后花园办一场公余雅集,已经提前邀请了不少府内大族名流参加,你陪同老夫一起出席。”

  方应物感到很意外,原来这两天王恕没顾得上骚扰他,原来是忙于此事这可是大手笔!

  他猜测道:“老大人打算趁这个机会,当众与本府士绅名流说官民田均赋税的事情么?”

  “不错,明天就先与他们讲了探探口风。”王恕承认道,但却面有忧色 “不过此事不易,估计很难说服,但总要试试看。”

  他又对方应物嘱咐道:“刚才老夫请那王惟道帮腔,他倒是答应了回头你去王家拜访一下,化解掉你和王铨的仇怨,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方应物立即想到,东山王家乃是洞庭苒帮里有名的大族,王家生计其实是半耕半商,所以对田地赋税的事情远不如别的家族敏感肯答应帮腔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事情不会那么简单,任何骑墙派的最大特点就是随风倒。方应物提醒道:“东山王家毕竟是本地人,如若其他各家拼死反对,东山王家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和本乡人唱对台戏。”

  王恕没说什么只是坚定地挥了挥手。方应物看得出来,即便以王恕的强硬个性,此时也压力重重。

  毕竟给贫民租种的官田减租、同时给多为大户所有的民田加税,这是在大户人家那里虎口夺食的事情。虽然对大多数贫民是利好,不会被扣上“与民争利”的大帽子,但也是阻力极大的。

  但方应物转念一想,所幸的是,此时开国刚一百年,政坛上的江南帮刚刚崭露头角,影响力还没有达到历史上明代中晚期的高度。

  不然方应物敢断定,就是十个王恕在这里,也是难以回天的。王朝末期的江南税赋问题,是一个死结,无人能解。

  但成化十四年这个时候,大明朝刚度过了躁动热烈的青年期,苏松地区最有前途的吴宽、王鏊还在翰林院养望;

  顾鼎臣、毛澄、徐阶、申时行、王锡爵这些前后相续的大佬也还没有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江西帮、福建帮、浙江帮都比江南帮影响力大。

  在这个时代,苏州府文人给世人最大的印象仅仅是名士风流,是文化符号,而不是政治影响力。至于东林党、复社这些兴起于江南、直接影响国策的地域色彩浓厚的、有活力的社会团体更是连个影子都没有。

  有些事情,总是需要人力做的,方应物暗暗想道,他也要当一个忧国忧民好少年。

  到了次日,巡抚行辕门前巷子车水马龙,一时名流荟萃,堪称盛会也。

  毕竟宣德朝之后巡抚威权日重,面子还是很大的,接到邀请的一般都会前来,哪怕要从外县赶一天路。

  苏州城以园林著称,巡抚行辕的后花园就是一处造设精致的园子,这次王恕口中的“公余雅集”便就用了这地方。

  除去仆役小厮,客人约莫二三十人,年纪多在中年以上。方应物看到有几个面熟的,比如祝允明的岳父李应祯老先生,文微明的父亲文林大人,以及昨日才认识的王惟道老先生。

  其余在方应物眼里都是陌生人,不过他提前看过名单,知道其中除了府城之外,还有太仓王家、吴江沈家和叶家、昆山归家、常熟翁家等等十几个家族的代表。

  确实是一场雅集盛会,这才是苏州名流云集的大场面,相比之下,望远楼那集会只能算小儿辈胡闹。

  方应物是跟在王恕后面进来的,王老大人进了园子就对众人拱拱手,便坐在了一处树荫底下的主座上。

  众人还过礼后,松松散散的坐在四周,旁边一道人工小河蜿蜒而过,将这里圈出了一方幽静的小天地。

  而方应物自己,则只有站在王恕后面充当侍立童子的份。他目光扫来扫去,发现不少客人背后都站着和他岁数差不多的少年人,甚至还有岁数更小的孩童。

  方应物当即揣测道,这些少年人八成就是家族中的未来之星,特意带出来见世面的罢?说不定哪个就是日后的大名人。

  比如文林旁边那位十来岁的小童子,方应物估计他有九成可能性是将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微明。

  方应物正闲得胡乱猜测时,王恕作为主人,先开了。,“本官自从到任苏州以来,诸事繁多,始终不得空闲。诸君都是江南名贤,本官久仰大名,只恨不能识荆。今日总算偷得浮生半日闲,有幸请来诸君晤面,在此共赏春光,也不啻为本官余生之幸。”

  众客人这把岁数了,都是老场面,当即很有默契的高声道:“谢过老中丞款待。”

  王恕转头对方应物道:“老夫年岁已高,不免神思迟滞,你代老夫制诗一首欢迎嘉宾。”

  方应物绕到王恕前面,作揖道:“谨遵命。”

  众人到了府城,不免会互相拜访故旧,对巡抚行辕里这个突然走红的少年人都有所耳闻。号称两句残诗压姑苏,一手诗词功夫堪称精湛,尤其受女流辈推崇追捧。

  今天见此人要当众赋诗,众人不由得起了兴趣,却见他沉思片刻,然后才当众吟诵道:

  “水过吴淞数县哭,今春最苦是农夫。茅舍薪菱官赋税,田园沙砾古河渠。微波竞走催租吏,积雨难通治粟车。府北炊烟多未起,朱门敢叹食无鱼。”

  在座的尽是饱学之士,岂能听不出这诗词中的意思,说的就是最近本府北部的水灾。最后还习惯性讥讽了一句“朱门敢叹食无鱼”,这是典型的诗人仇富毛病。

  以他们的修养,不至于像花钱附庸风雅的贩夫走卒那样大骂煞风景。但听到这首诗,他们心里都十分明了,今天王巡抚将他们召集起来,必然是要宣讲劝税的。

  之前他们曾听过王巡抚要加民田税的风声,但一直不太确定。今天他旁边这个小子上来就感慨灾民艰苦,无异于正式开始对他们吹风。

  王恕看似纹丝不动,但却将众人神态都扫落眼底。过了片刻,见没有人说话,他又开口:“本官巡视灾区,所到之处,破家者多是租种官田的贫民,情实可怜。长此以往,此类人大概越多,若不能安于业,自然便会隐患丛生,本官对此甚是忧虑。

  究其根本,还是官田税赋太高,常常半数所得都交了官租,所剩不足糊口。不过东南为国家用度之源,税额又不能少,所以本官意欲调和赋税,升高民田之税,所得富余济补官田贫民。”

  王恕刚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众人大都低头不语,以沉默应对。

  但较远处有个老者大怒道:“听说太祖怒苏民附张士诚,故而以重赋惩之。如此是国家有负于江南百姓,而非江南百姓亏欠于国家!即便是民田,税赋已经高出他乡,巡抚还欲继续敲剥乎?”

  方应物心里忍不住感叹,时代真是不同了,这种话也敢公开说。若放在洪武、永乐年间,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如此发言,那真是会要人命的。

  王恕正要说什么,却见方应物上前一步,站出来抢先对那老者喝道:“老先生可笑之极,市井之间无知小民的流言,老先生也敢堂而皇之当成依据么?

  你将这里当成了什么地方?这里不是茶铺酒楼,也不是街头巷尾,在座的不是贩夫走卒,而是乡贤君子!那不上台面的话,就不要张嘴了,不然只会令同席者蒙羞!”

  视线被挡住的王恕不禁有几分愕然,怎么也没想到这方应物胆气如此之雄壮,居然敢站在这里呵斥别人。虽然那老者说话很没有水平,但总归是老前辈。

  在场内的其他那些来见世面的少年人,谁不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相比之下,方应物实在特殊。

  还是王恕老大人不熟悉方应物的原因,不然带着方应物出席这种大集会,早肯定有风头被抢的心理准备了。

  更别说方应物被便宜外祖父扣留压制了十来天,早就憋着股心思。

TOP

0
  第九十章 在下若为巡抚......

  其实那老者的话,是很多苏州百姓心里所想的——咱就是被老朱家整了,不过在公开场合说就比较蠢楞了。

  他挨方应物一顿驳斥还是好的,只能说这里幸亏是苏州府,若在京城说这话,西厂和东厂会抢着来抓人抄家。

  当即有另外一位中年人出来打圆场,顺便语重心长的讲理道:“毛老先生所言不妥。但江南重赋总是眼见为实的,所以根本并不在于官田民田不均平,而在于总体税赋太重。

  所以才有小民不堪其负,抚台不思治本,减少江南贡赋,只在官民田之间修修补补,与拆东墙补西墙有何异哉?”

  方应物应声而答道:“天下如一盘棋,有大势有局部。王公只是江南之巡抚,而非天下之宰辅,你若想减税赋,那请对阁老们陈词去。

  在这里说,且明知不可为,只不过是强词夺理。在下若为巡抚,绝不回应你这些无理之谈。”

  方应物一句“在下若为巡抚”,险些将王恕气出三花聚顶。不过方应物是他推出来垫场子的,在别人眼里和自己是一伙的,实在不好当着别人面前斥骂自己人,否则就真成内讧笑话了。

  不过别人没什么感觉,苏州士子本来就以张扬出名的,见怪不怪了,方应物这表现还在正常值范围内。

  再说别人看来,方应物和王恕王巡抚都是同党,敢说这略显放肆的话倒也不足为奇。

  此时另一位中年人也出面陈词道:“军国钱粮!用有定数,朝廷税制,自有成法。苏州府更为天下财赋首要重地,更易尤为慎重,岂可由抚台一言而决?

  在下觉得,朝廷诸公镇静非常,定然不会同意老中丞变动成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中丞何苦来哉?”

  王恕总算有机会说话了,他的强硬秉性也发作了,很坚决的回应道:“本官自当据理力奏,甚至不惜此身,你不用怀疑本官的决心!此外本官也联络过朝廷中有识之士,事情大有可为。”

  这一番对话,就是暗里威胁和反威胁。一个说朝廷诸公不会同意乱来,暗含威胁之意;一个说本官也联系了人马推行此事,那这话就僵持在这里了。

  再说下去就只能不欢而散,各凭本事在朝廷中斗法了。

  果然,此中年人起身道:“既如此,老中丞的心思,在下已然清楚,那么就此别过。”

  众人也觉得今日事情就只能说到这里,往下根本谈不拢了。

  方应物却叫了一声,对那中年人道:“慢着,听在下一言。在下若为巡抚……”

  再次听到这句开头,王恕险些就想去骂自己这个拼命刷存在感的便宜未来外孙但生生忍住了。他现在可以确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方应物这必然是逆反心发作,今天故意要如此的。

  只听方应物继续说:“确实该在正项税赋上奏请朝廷,但同时也要先在加耗上做文章。税赋科则从朝廷出,加耗却是地方自行裁量把握!

  若将加耗重新平均过,令各县官田减少一斗加耗,民田各自增加二斗加耗,如此便也可以达成减轻官田贫民税负之目的。这位先生以为然否?”

  被请来的客人闻言愣住,险些忘了田赋除了正项之外还有加耗。所谓加耗,就是增加征收的损耗,毕竟米粮运输过程中肯定有损耗。加耗是根据各地情况自行收取,只要不出民乱、不影响解纳到朝廷的皇粮就可以。

  如果王巡抚要拿加耗做文章,那确实不用通过朝廷。只要能压制住地方,想加多少损耗还不都是他一句话?这并非没有先例,很多贪酷的地方官横征暴敛,都是通过加耗手段来实现的。

  方应物这算是威胁么?告诉他们想托关系从朝廷方面压下来是没用的,地方官员也有地方官员的变通对策!

  又有人冷声道:“好,好,若真想加耗,我等自然是拦不住的,那就请官府来加罢!”

  从加耗方面入手,王怒当然想到过,但是担心引起更直接的激烈反弹。

  因为加耗是赤裸裸的官民博弈,没有“朝廷法令”这种转圜余地了,只能正面硬碰硬的对抗。

  所以刚才王老大人没有提到这茬,一是防止事态过于激化,二是想留为后手。可是他没想到方应物冒冒失失的将“加耗”抛了出来,这让王恕心里又是一通大骂。

  他开始考虑是不是拼着别人笑话,将方应物赶出去?这真像是来捣乱的。

  却见方应物大笑道:“在下若为巡抚,今年当然是不加。不过今年府北遭了水灾,需要钱粮赈灾,似乎济农仓不太足用,为之奈何?

  诸公作为本府名流,眼见同乡遭难,莫非不想表示心意么?每亩加耗二斗作为赈灾粮,这还是能支持起罢?当然,如果诸公没有善心,那就可以不必在意我胡言乱语。”

  本地众人一片默然,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开口。王恕却难得老眼大亮,自己怎的就没想到这个名头?方应物处事还是有两把刷子!

  用赈灾的名义在民田这里加耗,大义和道理上就能站住脚了,至少增加了地方大户的拒绝成本。

  再说加税这种事就怕开头难,一旦开了头,确实加征二斗粮,那就容易形成定例。

  如此看来,时机已到,王恕决定抛出自己的真正杀手锏。他咳嗽几声,将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诸君听我一眼本官巡抚江南,见这苏州府拖欠钱粮甚巨,陈年旧账,累计无算。故而本官意欲奏请朝廷,豁免掉历年拖欠税粮。先前与朝廷诸公书信往来,提议过此事,诸公并无意见,或可乐见其成也。”

  场内一片耸动,方应物也微微惊讶,原来这王老大人也有后手!常言道,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这就是那个甜枣么?

  江南本来税赋较别处为重,又因为永乐年间帝都北迁,税粮解送也随之变化,原来只需解送到南京!现在则需解送到北方。

  结果距离遥远了十倍,税粮成本急剧增加,从到导致负担严重增加,出现了大面积的严重拖欠现象,苏州府作为财赋重地首当其冲。

  这种拖欠到宣德年间达到了顶峰,据说当时苏州府从永乐到宣德期间,拖欠税粮达七八百万石,最高峰时期,苏州府每年新增拖欠达百万石。

  后经宣宗皇帝大力治理和豁免了一部分,但仍有大量税粮拖欠至今,成为很难彻底根治的顽疾。

  目前仅苏州府拖欠历年税粮就高达三百万石,数目仍超过了全年额定税粮。如果能全部豁免掉,那自然是给苏州府解了套。

  却说众人反应过来后,一起感谢道:“王公仁德,此诚为善政也,吾等皆感念于心。”

  听在方应物耳中,感到本地人道谢其实只是漂亮话,没有半点诚意,也毫无实质性表示,好像国家豁免拖欠钱粮是理所当然似的。

  其实也不怪他们,拖欠钱粮是累积几十年的事情了,苏州人早就死猪不怕开水烫。

  这些年来,可谓是年年催缴,但却是年年还不清,还了旧的又欠新的,凡大户人家多半都是有拖欠的,没拖欠才是稀奇。几十年帐算下来,还是看不到还清的迹象。

  而在王恕王巡抚看来,反正这些拖欠几十年的钱粮几乎不可能再收回来,而且国家这两年内外还算平静,国用尚足。所以将豁免拖欠钱粮拿来做人情,缓解推行赋税均平的压力也好。

  这就相当于他代表朝廷向苏州本地士绅提出一项政治交易,很出其不意,就看对方如何回应了。

  对了,眼角瞥见那方应物面有讶色,王恕突然有点快意。姜还是老的辣,小毛头想抢戏是没门的,最后还是要靠他来一锤定音。

  苏州府众人心里不停盘算得失,有个问题是,豁免钱粮是虚的,多交钱粮是实的。相比之下,还是实在的东西更令人心疼。

  正当此时,方应物又站出来,“在下若为巡抚……绝不奏请普免钱粮。”

  王恕被方应物这种为了抢风头、故意不顾大局的举止激怒了,忍不住高声喝斥道:“小儿辈滚下去!”

  方应物充耳不闻,自行其是的说:“在下觉得,只需奏请豁免一百万或者两百万即可,然后由巡抚行辕或者苏州府衙进行分配。

  谁能得到豁免,谁不能得到豁免,要看具体状况了!但凡不听官府号令者,何必要官府豁免钱粮?”

  还要发怒的王恕猛然呆住了,其他人脸上却齐齐变色。方应物这个主意显然更毒辣,这是赤裸裸的分化打击!

  大家都拖欠钱粮,当然是法不责众,朝廷不可能涸泽而渔的把一个地方所有人都干掉。

  但若大部分都被豁免,只有一小部分还是拖欠户。那么这小一部分拖欠户显然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下场将是任人宰割,具体如何全看朝廷心情了,朝廷能狠起来那可是绝不会客气的,沈万三的例子还没超过一百年呢。

  他们当中,谁想成为这个砧板上的鱼肉?方应物只言片语之间,他们就彻底落了下风。

  半晌没人说话。方应物恭恭敬敬对便宜外祖父作揖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

  给别人好处,若人人都有份的话,怎么显得好处的珍贵?未来外祖父的思路其实不错,可惜细节上还是有点君子气,他不得不站出来补充一下。

  这是什么妖孽?自诩久历各地,见多识广的王恕不知该说什么了,却想起三国上的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至少他当个巡抚应该是轻轻松松……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9 22:33